快捷導航
聯(lián)系我們
0519-89623006
粽香荷美話端午 文化寄情聚民心
疏疏數(shù)點黃梅雨。殊方又逢重五。
角黍包金,草蒲泛玉,風物依然荊楚。
衫裁艾虎。更釵鳧朱符,臂纏紅縷。
撲粉香綿,喚風綾扇小窗午。
日子在不經(jīng)意間流淌,恍然間不覺又是一年端午至。2020年6月23日,由常州泊愛生命文化研究中心協(xié)同常州市荷花池社區(qū)、常州市鐘樓區(qū)民政、軍休一所共同組織的【“粽”香荷美話端午 文化寄情聚民心】活動在荷花池社區(qū)“陽光生命小屋”隆重舉行。
兒時記憶:“裹”粽子
總有那么一種習俗,悄然的在我們靈魂深處扎根滋長,哪怕歲月不停的變遷,依然改不掉這當初的味道。
| |
|
“裹”粽子,對于現(xiàn)在很多年青人已經(jīng)鮮少有人會了。看著社區(qū)老人們順手拈幾片粽葉,彎一個“弧”狀,裝入米,再插上葉片,三翻四翻,一個個尖角“粽”就已成型。有的老人還翻出花樣,包出了四角粽、六角粽,看得青年志愿者們只有羨慕的份,有的忙著請教,紛紛動手效仿,看著自己包得不成型的“粽”子,也是樂不可支。
驅(qū)蚊辟邪:“佩”香囊
"榴花角黎斗時新,今日誰家酒不樽。堪笑江湖阻風客,卻隨蒿葉上珠門。"這首古詩描述的是在夏季,人們歡度端午佳節(jié)時,除了吃粽子、插艾葉以外,還要佩戴香囊,“驅(qū)蚊辟邪”保安康。
| |
|
在香囊手工老師指導下,老老少少拿著一塊塊花布,認真的縫制著。幾個九十多歲的婆婆眼神不行,可是制作香囊勾出了老人們少女情懷,她們讓黨員志愿者們穿針引線,一針針認真的縫制著。另外,還有幾位社區(qū)男同志,也拿起了繡花針,縫起了香囊,那認真勁與手工活,一點也不亞于女同志。
書畫傳情:“送”祝福
讓毛筆沾滿墨香,畫一幅“錦鯉”,描一幅“夏荷”,書一幅“祥和”,讓端午的祝福用栩栩如生的畫作,傾訴愛的祝福。
![]() | ![]() |
![]() | ![]() |
常州書畫協(xié)會的老師們,帶著早早畫好的“瑞祥端午”的畫作,早早來到社區(qū),鋪開一張張畫紙,沾著濃濃的墨香,在一片喧鬧的喜慶氛圍中,安靜優(yōu)雅地書繪著字畫,將美好的祝愿融入到作品中,送給社區(qū)老人們難以忘懷的祝福。
尊老敬老:"承"孝道
端午,也是尊老孝親的節(jié)日。有時幸福,不在于收一份禮物,而在于親情相伴?!迸惆椤?,才是長情的告白。
![]() | ![]() |
![]() | ![]() |
社區(qū)十幾位九十歲以上的孤老、空巢老人,他們都是社區(qū)的“寶”。平時,社工們關懷倍加,細心照顧。每逢活動與節(jié)日,黨員志愿者們都會將“一對一”服務的老人們請來,與社區(qū)居民、年青的志愿者們共同游戲,讓他們老有所樂,安享晚年,并會送上每一次節(jié)日的祝福。
年年端午 歲歲記憶
將所有的幸福包裹
在“角粽”里
將所有的歡笑溶入“香囊”中
“畫”一份祝福,“書”一份圓 滿
讓時光帶著“愛”的味道
慢慢流淌在心間